骨折,往往会给患者生活带来非常大的麻烦,治愈的过程又很漫长,“让自己快点好起来”是每个人的期盼,但错误的认识,不仅事倍功半,还可能加重病情!
1、伤筋动骨一百天?因人而异
虽然俗话有“伤筋动骨一百天”,但不难发现,每个人骨骼愈合的周期其实是不同的,有些人几个星期就能好,而有些人半年都未痊愈。
骨科专家表示,骨折愈合时间的快慢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:
①年龄:相较而言,年纪越轻,骨折后愈合越快。
②个人身体状况:若是患者本身就有疾病在身,如糖尿病、骨质疏松、甲减、营养不良症等,其自身的修复能力就相对较差,成骨细胞难以正常工作,愈合自然相对较慢。
③有不良行为或服用药物:有抽烟、酗酒等习惯的,血液流动和钙质的吸收都会受影响,愈合也会变慢。而像化疗类药物、激素类药物等同样也会增加愈合时间。
④部位不同:不同部位骨折,愈合时间也不同,像锁骨骨折,约需要70天愈合;肋骨骨折需30-90日;脊柱骨折需120天……
而若是大腿骨、手舟骨等部位骨折,因位置特殊,则很难长回来。
⑤严重程度:若是开放性损伤,可直接损伤骨折段附近的肌肉、血管和骨膜,骨折部位的骨头就缺少了血液供应,愈合时间也加长。
2、恢复期间葛优瘫?
小心越躺越伤
在伤筋动骨后,很多人都认为需要卧床休息,特别是腿部骨折的,在床上一躺就是几个月……
案例
李阿姨下楼梯时,不小心踩空,导致小腿骨折,而成功做完复位固定手术后,李阿姨就一直过着“葛优躺”的生活。
3个月后,李阿姨发现自己的膝关节变得僵硬、无法弯曲,走路步态不正常,上厕所都困难。这是怎么回事?
专家表示,一直以来,患者只重视手术治疗,其实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,能提高手术疗效,否则就算骨折愈合好了,但若是肌肉萎缩、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严重了,也就可能变成半残疾了。
骨折后的康复治疗分为4期,每个时期都需要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:
①伤后1-2周:此时受伤部位会有肿胀、疼痛,骨折断端不稳定,因此,训练以肌肉锻炼为主,除了骨折上下关节不运动,身体其它部位保持正常活动。
②伤后2-4周:此时活动仍要限制,但需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,使患肢的功能慢慢恢复。
③伤后5-6周:加强患肢训练,使其能恢复正常活动范围,如腿骨折,可拄拐下床活动。
④6周后:此时要恢复受累关节的活动度,增加肌肉力量,使肢体更快恢复。
提示:骨折后的康复最好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,以免活动过度造成再次损伤。
3、骨头汤能加快恢复?磷和脂肪更多
有些人在骨折后每天都熬骨头汤喝,觉得能补钙,加快愈合速度。
其实不然,一方面,营养学家研究表明,骨头汤中的成分较为复杂,其中含量最高的并不是钙质,反而磷的含量比较高,大量摄入磷元素,会影响钙的吸收,更不利于骨骼的愈合;
另一方面,其所含的大量脂肪会让你长胖,不仅增加了行动障碍,还可能会导致其它健康问题,如高血脂、痛风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提示:骨折恢复期应该要均衡营养,蔬菜、鱼、肉、蛋类、水果都不能少。